在次时代三国武士道究极格斗手游《弑魂》中冒险,一只拉轰牛逼闪闪的泡妞必备坐骑绝对是必须的。在神兽之上,拥绝色美人,览一片江山,这是何等的美事啊。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辟邪”这个词,但你们又知不知道,其实“辟邪”是只神兽?
辟邪,似鹿而长尾,有两角,也叫做貔貅。有镇宅辟邪的灵性,相传此灵物物嘴大无肛,能够招财纳福,极具灵力。 《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群)凶。”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有桃拔、师子、犀牛”颜师古注引 三国 魏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 唐秦韬玉《豪家》诗:“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闻一多《红烛·剑匣》:“我又将他制成层迭的花边:有盘龙、对凤、天马、辟邪底花边。”
辟邪形象发生重大转变是在唐朝,形象逐渐向狮子相近,而且开始写实化。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小尔雅·广言》:“辟,除也。”可见辟邪之义,是驱走邪秽,被除不祥。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辟邪为饰,《博古图》有辟邪车。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据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现都统称“辟邪”。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猫熊(大熊猫),但是从先秦古文看来,这个说法值得商榷。有学者认为大熊猫被称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游家胡世安所著的《译峨籁》一书,这本书明确说明,此“貔貅”跟史记记载的猛兽“貔貅”完全是两码事。《译峨籁》书中的貔貅,实际上是皮裘的谐音,作者认为“皮裘”太俗,所以改称 “貔貅”。后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后两种貔貅混为一谈,所以就闹出大熊猫参军的笑话。从以上纪录看来,貔貅可能是一种像虎的短毛猛兽,具体是什么则没有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