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突击炮
时间:2015-12-03 15:51:12 作者:佚名
线路特点
生命值
★★★★★
装甲
★★★★
伤害
★★★
穿深
★★
职能定位
辅助攻击
推荐位置
前排、中排
使用指南
重型突击炮拥有媲美重坦的生命值和比较靠谱的正面装甲,但比较..
线路特点
生命值 |
★★★★★ |
装甲 |
★★★★ |
伤害 |
★★★ |
穿深 |
★★ |
职能定位 |
辅助攻击 |
推荐位置 |
前排、中排 |
使用指南 |
重型突击炮拥有媲美重坦的生命值和比较靠谱的正面装甲,但比较怕暴击。去主炮发射高爆弹可以对小范围敌人造成伤害,对单体敌人的杀伤则略有不足。重型突击炮一般放在阵型中排输出伤害,一旦前排重坦死亡或被击退时,还可以暂时为后排单位提供保护。如缺少前排防御单位时,也可以把它放在前排客串一下。 |
技能介绍
|
破碎炮击 |
对指定范围内所有敌人造成伤害,并有概率降低其装甲值。这个技能可以有效削弱敌方重装甲单位, |
|
|
破甲弹 |
发射一枚破甲弹头,对单体敌人造成很高的伤害。突击炮自身的攻击特性偏向范围杀伤,而这个技能可以有效弥补它在单体杀伤力上的不足。 |
|
|
强击 |
攻击单体敌人并将其击退,且使其暂时无法移动。击退效果可以暂时打乱敌人的阵型部署,使中后排的脆弱单位暴露在外。 |
|
|
背水一战 |
当生命值低于30%时,暂时大幅度提高防御能力。当阵型前排崩溃时,这个技能也许能帮你制造机会挽回败局。 |
|
坦克介绍
名称 |
SU-14 Br-2 |
星级 |
★★★★★ |
类型 |
突击炮 |
吨位 |
48吨 |
正/侧/背面装甲 |
60/30/20毫米 |
穿深 |
37-111毫米 |
主炮 |
152mm Br-2榴弹炮 |
其他武装 |
7.62mm DT机枪(2挺) |
发动机 |
M-17M汽油机(680马力) |
最高时速 |
22公里/小时 |
车组人数 |
7-8人 |
|
|
历史介绍 |
1940年,苏军为SU-14自行火炮换装了152mm Br-2榴弹炮,并为车体前部和战斗室追加了60mm厚的装甲外壳,将它改造为一款突击炮,命名为SU-14 Br-2或者SU-14-2。SU-14 Br-2从未投入量产。其原型车在1941年冬天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但没有具体的战果记录。仅存的一辆SU-14 Br-2 至今仍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
名称 |
212工程 |
星级 |
★★★★★★ |
类型 |
突击炮 |
吨位 |
55吨 |
正/侧/背面装甲 |
60/60/60毫米 |
穿深 |
40-121毫米 |
主炮 |
152mm Br-2榴弹炮 |
其他武装 |
7.62mm DT机枪 |
发动机 |
M-17F汽油机(700马力) |
最高时速 |
35公里/小时 |
车组人数 |
不详 |
|
|
历史介绍 |
1939年,科京领导下的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特别设计局在KV-1和SMK底盘基础上设计了一款55吨,拥有60mm装甲和152mm Br-2榴弹炮的装甲突击炮,开发代号“212工程”。但由于按照苏军编制,突击炮要受炮兵指挥,因此装甲兵部队更青睐可以由自己直接指挥的“火炮坦克”KV-2。212工程项目在还没有进入样车研制的阶段就中止了。 |
名称 |
SU-152 |
星级 |
★★★★★★★ |
类型 |
突击炮 |
吨位 |
45.5吨 |
正/侧/背面装甲 |
75/60/60毫米 |
穿深 |
43-130毫米 |
主炮 |
152mm ML-20S-1943 L/29榴弹炮 |
其他武装 |
12.7mm DShK-38 高射机枪(选装) |
发动机 |
V-2K柴油机(500马力) |
最高时速 |
43公里/小时 |
车组人数 |
5人 |
|
|
历史介绍 |
1942年末,为了应对德军“虎”式坦克的威胁,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暴露出重火力支援不足的缺陷,科京设计组在KV-1S底盘基础上提出了安装203mm榴弹炮的KV-12和安装152mm榴弹炮的KV-14两种突击炮方案,并最终决定采用KV-14方案。在此基础上,科京只花了25天就完成了新型突击炮的设计,定名为SU-152,于1943年3月开始量产。SU-152拥有75mm略带倾斜的正面装甲,实际防护能力与虎式坦克接近。主炮为一门152mm榴弹炮,可以在1000米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由于152mm弹头重达48.8公斤,即使在未能击穿的情况下也往往可以靠动能造成装甲破碎的效果。但在狭窄的封闭战斗室中装填巨大的分装弹药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这使得SU-152的实战射速只有一分钟1.5发左右。SU-152一共生产了670辆(一说704辆)。由于它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正面对抗德军的“虎”式或“黑豹”等新型坦克,这使得它又获得了“猛兽猎人”的外号。战后,SU-152一直服役到1954年全面退役。 |
名称 |
ISU-152 |
星级 |
★★★★★★★★ |
类型 |
突击炮 |
吨位 |
46吨 |
正/侧/背面装甲 |
90/75/60毫米 |
穿深 |
46-139毫米 |
主炮 |
152mm ML-20S-1943 L/29榴弹炮 |
|
|
其他武装 |
12.7mm DShK-38 高射机枪(选装) |
|
|
发动机 |
V-2K柴油机(500马力) |
最高时速 |
37公里/小时 |
车组人数 |
5人 |
|
|
历史介绍 |
1943年夏天,苏军开始计划用新式重型坦克(之后定名为IS)全面取代KV-1S,因此同样基于KV-1S的SU-152突击炮将不得不随之停产。为了填补这个空缺,科京重新设计了基于IS底盘的重突击炮“241工程”,后定名为ISU-152并于1943年12月起取代SU-152投入生产。ISU-152忠实继承了SU-152的基本设计,但增加了战斗室的高度,并将前装甲增加到90mm。舱盖、潜望镜等细节设计也根据实战教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从1944年夏天的巴格拉季昂作战起,苏军投入了至少14个独立重突击炮团(每个团21辆SU-152或ISU-152)。这些重炮重甲的突击单位在之后柯尼斯堡和柏林等大规模巷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SU-152(以及车体相同但武装不同的ISU-122)在二战中共生产了约4075辆,到1955年为止又生产了2450辆,并在1956年和1959年接受了两次现代化改装。二战结束后,ISU-152又先后在朝鲜战争和第三、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中出现。直到90年代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中仍保有若干辆可以作战的ISU-152。 |
|
|
- 相关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