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映动画发展史(二)

时间:2015-05-18 14:24:39 来源:网络作者:兔子撅屁股
分享到:
九十年代最后的作品是东映的《ONE PIECE》(1999),尾田荣一郎创作的日本第一少年漫画,自从1999年开播以来延续至今,它是《周刊少年JUMP》以及东映的台柱,该作虽是30分钟,但除去OP和E..

九十年代最后的作品是东映的《ONE PIECE》(1999),尾田荣一郎创作的日本第一少年漫画,自从1999年开播以来延续至今,它是《周刊少年JUMP》以及东映的台柱,该作虽是30分钟,但除去OP和ED和特有的5分钟前情回顾,实际每话只有15分钟左右,制作经费仅有每话800万日元,可谓省力化廉价动画的代表,但其凭借原作的强大人气拥有大量FANS,这部作品的观众群跨度极广,而周边产品的开发也很强势,如今已是为数不多的长篇动画的代表,商业作品的教科书。只靠一部《ONE PIECE》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就让东映无需再做任何少年向的作品,但在其他方面还需巩固开发,因此在2000年以后,东映除了热门的后续作品,再度把目光聚集在魔法少女上面。

 

 

  1995年的EVA彻底扭转了动画界的萧条局面,他们开创了委员会制作体系,以前动画公司想要制作动画需要受到广告代理店与电视台的两层盘剥,而如今动画公司可以自己组建委员会来募集资金,加入委员会的赞助商可以分成,如果电视台也加入委员会,那么档期就可以当做赞助费,这样可以降低风险,减少成本。相对而言动画制作公司也许会失去一大部分主导权,但是对于商业为主的东映来说,这种模式正适合他们,大家的利益关系一致。所以2000年以后的东映的动画几乎都是委员会制的产物,其中不少都是电视台与赞助商主导的作品,最为明显的就是BANDAI支持的曾经出过游戏的《异度传说》(2005),借着电影风潮的《恋爱情结》(2006)等作品。由于EVA以后萌系动画的兴起,尤其是GALGAME在《同级生》和《TO HEART》等作品的带动下迅速上位,成为了新的动画改编势力,东映顺应潮流也把KEY社的《KANON》(2002)制成动画,商业回报不错,影响却没什么。同样跟随后宫杀必死系的潮流制作的女高中生格斗动画《空霸》(2005)沿袭了以往擅长的战斗漫画的打击感,爽快感,但该作并非主流,人设与剧情始终还是影响较大没能走红。尝试的轻小说改编动画《神样家族》(2006)也是过客,少年战斗漫画那边虽有《ONE PIECE》压阵,但还需要新作,同期JUMP上连载的热门作品早被其他动画公司订上,此时的东映只能选择以前做过的热销作品,如重制的收视极高的《龙珠改》(2009),曾经火过的《筋肉人二世》(2002),当年勇者斗恶龙的作者稻田浩司的新作《冒险王比特》(2004),低俗恶搞类的先驱《鼻毛真拳》(2003),讲谈社大暮维人的《飞轮少年》(2006),时隔30年后动画的少漫始祖之一《拳王创世纪》(2004)等作品。其中最受瞩目的要数占据富士电视台周日早上九点档期的《龙珠改》,虽是重制,收视依然很强,这个档期也是东映买下用来播放他们主推的少年战斗漫画的档期,而9点30分的档期就是《ONE PIECE》,两者都是JUMP作品就使联动成为可能。《银色的奥林西斯》(2006)是平井久司担任人设的时间系机器人动画,该作剧本相当出色,2006年用平井久司做机器人动画那当然也是由于《高达SEED》的火爆,《新太空魔龙》(2005)的重制则是东映的常规做法。

 

 

  子供向的作品方面也有不少作品,只是比起以前年龄层次提高了不少,这时的作品主要针对孩子,但成人也能看也很有味道。温馨搞笑的家庭剧《我家的三姐妹》(2008)、欢乐的妖怪开餐厅的《怪谈餐厅》(2009),经久不衰的钓鱼作品《钓鱼迷日记》(2002),风格治愈清新的东映50周年纪念作品《贫乏姐妹物语》(2006)都可以算。《金色的卡修》(2003)作为少年战斗与子供向焦点的作品大受欢迎。从制作金田一开始东映出现了一位很有才能的新人中村健治,此人是七十年代生人,大学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但是有颗当动画人的梦想,于是就去专门学校学习,打算成为原画,但因腱鞘炎幻灭,便以演出家的身份出道。此前曾短暂加入东映的演出家细田守被吉卜力耍过一次,而当时他所找的专业人士中就有中村健治,那件事后中村健治死心塌地专攻演出,在SUNRISE的《THE BIG O》中有上佳表现,从2006年开始他为东映制作了《怪》(2006)、《怪化猫》(2007)、《墓场鬼太郎》(2008)和《空中秋千》(2009)四部作品。前两作以现代观点对怪谈解读,浮世绘风的画风,怪异的气氛颇受好评,这是东映为数不多的没什么商业元素的作品。《空中秋千》是著名小说家奥田英朗的小说,以精神科医生伊良部为主角的故事,这部作品的艺术性相当高,动画的作画风格极为特殊,大众很难接受,但获得了第9回映像技術賞的映像技術奨励賞。

 

 

  此前按照东映统和少女向,子供向的大泉工作室(东堂泉)汲取了世界名作剧场的风格,制出一部感人的少女寻亲记《明日的娜迦》(2003),本作的立意是好的,通过老少皆宜的剧情与人物关系吸引高年龄层观众,主角是女孩能让小学生幼童产生代入感,煽情感人的部分又是全世界通用,这部动画的背景和原画美轮美奂,而东映向来擅长的音乐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这部作品很容易让人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名作剧场兴盛的时期,在东映的制作体系中较为另类。这个大泉工作室的下部作品就是东映21世纪两大支柱的另一柱——《光之美少女》,从光美中可以看出《美少女战士》与《小魔女DoReMi》的影子,可以说是东映的魔法少女系列集大成制作,这部剧再次体现了东映培养观众的能力,从2004年的第一部,根据调查3-5岁观众最多,而到2006年,3到8岁的观众最多。随着观众年龄的提高,大泉刻意地调整剧情,人物,登场角色,该剧色彩斑斓,音乐动听,魔法也很华丽,每作都有特定的主题,登场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一年一作,每作都有新意,玩具厂商将动画出现的道具商品化是本作最大的效益来源,两位美少女登场的第一作周边卖出101亿,第七作达到顶峰4位美少女登场大卖125亿,最新的第九作五位登场销售106亿,玩具销售非常稳定,凭借这部光美,东映几乎统治了女孩子市场,而《ONE PIECE》少年战斗领域依旧强势。这两部作品是东映能够依然屹立于动画界顶峰的最强保护伞,但东映还未忘记继续开发市场,接下来他们要瞄准的是男孩子市场。

 

 

  2010年以后,除了《数码暴龙》、《光之美少女》、《ONE PIECE》这三部作品以外,几乎不再随意制作动画,而东映把重点投向了新制的长篇动画《美食猎人》与《圣斗士星矢Ω》。《美食猎人》同样是少年JUMP系的作品,这部与《猎人》相近都是大世界观背景,美食这部作品具有大量食材和等级,这是非常吸引孩子的元素,作者还常鼓动读者投稿设计食材,自己加以应用,以此赢得大量人气,该作连载以后迅速挤掉了《BLEACH》占据第三顺位,JUMP认为该作值得培养便大力推动,曾在2009年的JUMP祭上放过一部特典动画,那部作品被称为JSAT2009版,制作公司是ufotable,其作画,演出全都是一流水准,如果按照那个标准去做,《美食猎人》势必会成为放送年的热门作品。不过,周刊漫画不可能精雕细琢,集数太多难以掌控,商业效率比较低。因此,这部作品最终还是落到东映手上,而东映并没有像制作《火影忍者》与《BLEACH》那样做成少年向的长番动画。而是把它当成了玩具宣传片来做,作画演出方面都下降了很多。从2011年4月3日接替《龙珠改》的周日早九档放送,从时间就能看出其本意,而且后面就是《ONE PIECE》,第一话更是与海贼直接联动吸引人气,这个档期向来是东映的主推作品,如以前的《足球风云》,《鬼太郎4》,《小魔镜》,《数码宝贝》等作品,美食接档压力很大,开播以后收视一般,带动的漫画销量也不高,动画本身素质与核心利益都不行。可是玩具产业成绩喜人,如卡片游戏,掌机游戏,各种道具玩具都卖的很好,NBGI制作的掌机游戏每作都有10万销量,而从实绩来看美食每年能够带来20亿左右的产值,虽不及光美,但以男孩子与少年为主体的市场占有一定比率,这正是东映所追求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美食随着剧情展开,战斗明显增多,日常减少,在为孩子删减很多暴力场景后,失去最大特点的这部作品的收视日渐下滑,战斗场景的增加也让动画追上漫画连载,2014年3月30日完结,全篇147话。接档美食的又是《龙珠改》的魔人布欧篇。

 

 

  《圣斗士星矢Ω》(2012)与《美食猎人》目的相近,都是为了打开玩具销售市场的子供向动画,该作名曰续作,其实是把设定改得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圣衣、人物、必杀技尽量改得能让孩子喜欢,开播以后传统圣迷纷纷给予恶评,但收视稳定在2.0%还算能够接受,考虑到圣衣神话系列的昂贵价格,其产品对孩子或许没有太高的吸引力,放送两年之后完结。这部作品明显没有美食猎人的影响力大,老观众只是怀旧,而新的观众也没发展起来,比较失败。相比上面两部少年漫画改成了子供向动画的情况,《探险托里兰托》(2012)则是地地道道的子供向动画。原作是一款安卓平台的手机游戏,伴随漫画与动画的联动,描写冒险寻宝的故事,相当受孩子的欢迎,接连制作两期。汇集众多元素的《京骚戏画》(2013)原本是在网络放送的实验作品,没想到轻松超过100万的点击率,也就成了转为TV动画的契机。故事的舞台设在一个奇妙的人与妖怪共存的世界,一位少女的闯入让世界发生变化。本作由于是东堂工作室的作品,与东映作品的差别较大。作品在上色,动感,情感抒发,演出技巧方面均有很高的水准,也是2013年不可多得的原创动画。只是商业回报相当的低。2014年,东映一口气做了七部TV动画。把魔神系列机体拟人萌化的《机器人魔神少女Z》是只有几分钟的短篇动画,《复仇者联盟》是那部美国电影的低幼版,《魔神之骨》继承了玩具宣传,游戏销售的传统,《相扑力士松太郎》是70年代连载的漫画,如今被制成了动画。这些大致都在东映的规划范围之内。《金田一少年事件簿R》和《境界触发者》的年龄层就相对高了一点。金田一的再度动画源自漫画数量多了,作为SP复活的第四代电视剧又很有人气,顺其自然地就把很精彩的炼金术杀人、九龙杀人、狱门塾杀人、剑持警部杀人全都制成动画化,在2014年的一段时间里既能看到金田一的动画,又能看到金田一的电视剧,两者还会相互推荐。《境界触发者》是在《周刊少年JUMP》上连载一年多就动画化的作品,本作属于人类对抗怪物的题材,战斗的武器可以玩具化,题材又跟当红的巨人相像,因此很受期待。本作的战斗方式比较细腻,对武力的分配相对合理,符合近年的流行趋势。

 

 

  东映除了TV动画,还有大量的剧场版,这个数量在所有动画公司里都是最多的。其大部分剧场版都跟TV动画有关,或是续作,或是衍生之作,但都是建立在人气基础上的。像是如今的《海贼王》与《光之美少女》就是巨大的摇钱树,每年一部,票房极佳。除了那些人气之作,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作品,比如全CG的《船长哈洛克》,CG是由MARZA ANIMATION PLANET做的,烧了大量的钱,非常精细,可是票房很低。另一部全CG动画电影《聖闘士星矢 LEGEND of SANCTUARY》的票房则是没有公布。就这两部作品烧的钱基本就赶上一般动画公司若干年的预算,从这也可以看出东映是绝对不缺钱的,资金充裕,当时之最。而其最新的剧场版《楽園追放 -Expelled from Paradise-》甚至邀请了虚渊玄来做编剧,这位出身很低的脚本家竟然有缘参与进了最高级别的动画公司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也能看出东映在商业面前的不顾一切。

 

 

  东映动画在2006年宣称是50周年,所以我们从1956年算作东映诞生,纵观57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东映走的路是无比商业化的道路。起初依靠雄厚的资本吸收小作坊跻身动画制作,虫制作所因为资金不足倒闭后,拥有雄厚实力的东映趁势兴起坐稳头牌,高瞻远睹的占据JUMP,于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达到巅峰,随着动画种类增多,分类越来越细,东映专攻低幼与少年少女最具购买力的阶层,凭借几部作品立于盈利之列,而其他的同期公司或是苟延残喘,或是直接倒闭,而东映能够撑到今天除了资金方面,与他灵活多变的商业模式与执行能力密切相关。其一,热门的TV动画剧场版化,绝不放过任何吸金的机会。其二,潮流作品的复制,点到为止。其三,公司定位准确对市场判断机敏,避免风险。其四,同玩具游戏厂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效益。

 

 

  这些都是东映动画能够走在业界巅峰的原因,虽然东映无法带来变革,但他对日本动画的出口,提升日本动画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方面,培养国内年轻动画爱好者方面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业界无人能及。

热点内容推荐

    360特权礼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