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手游专区

当前位置: 专区首页> 资讯

​【王国故事汇】勇者斗恶龙这种套路是怎么诞生的?下

发布日期:2019-09-23 20:00:14作者:佚名


作者:Bup主维兹南领主 (王国保卫战4官方账号)


而到了公元12世纪,一个不知名的奥地利骑士创作了《尼伯龙根之歌》,和《贝奥武夫》《罗兰之歌》并称为欧洲文学三大英雄史诗。在《尼伯龙根之歌》讲述的奇幻故事中,一个叫做齐格飞的英雄,青年时代便周游列国四处冒险,在冒险途中斩杀了巨龙法夫尼尔,沐浴龙血使身体变得刀枪不入,并获得了尼伯龙根宝藏。

法夫尼尔可以说是后世几乎所有巨龙的原型了,很多后世恶龙的一些属性都可以从法夫尼尔推测得到:守护财宝、实力强大、龙血龙心等都是宝物等等。

齐格飞屠龙故事诞生后1个世纪后,诞生了著名的基督教圣徒圣乔治屠龙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很多个版本,但大概意思都是说恶龙要吞掉一位被当做祭品的少女时,游历路过的圣乔治斩杀了恶龙,拯救了少女。尽管这个故事的本意其实是劝民众信奉基督教,但“骑士斗恶龙救公主”的经典模式,由此流传开来,毕竟加上浪漫主义色彩后的传说故事,更受人们的欢迎。

巨龙的故事传说流传到近现代,20世纪初期出现了近现代魔幻作品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一头巨龙——《霍比特人》所描述的中土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后一条巨龙,史矛革。

史矛革的原型,其实很大程度上算是收到了贝奥武夫之龙的影响。《霍比特人》作者托尔金是古英语史诗专家,对传奇史诗故事中的龙更是非常有研究,因此他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龙的描述,尤其是对史矛革的特征描绘,是非常准确的巨龙肖像:长寿、有翼、易怒、像爬虫类生物、躺在宝库里、对盗窃敏感、强报复心。

所以现代ACG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龙的形象,大多都会参考托尔金笔下的史矛革,不仅仅是对龙基本特点的完善,更多还借用了托尔金描述的中土世界这样一个庞大的背景世界观设定,比如《权力的游戏》中出现的龙。但从古至今很多故事型作品中的套路,却是依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杀恶龙、得财宝救公主的那一套,1986年开始发行的《勇者斗恶龙》游戏系列,最早就源自这样的套路式传说。

好啦,了解了这么多关于龙的历史传说故事,现在咱们来看看有关龙的游戏作品。最早出现比较完整的龙设定的游戏作品来,流传度和认知度都非常广的,应该是《龙与地下城》桌游。1975年出版的《龙与地下城》灰鹰扩展中,甚至还出现了白金色龙王和彩色龙后的设定。

在阿拉伯神话体系中,世界存在于一只巨大的牛背上,而牛脚下则是踏着一条巨大的鱼,这条鱼的名字叫做巴哈姆特;而在古巴比伦神话体系中,代表海的地母是众神之母,被称为提亚马特。到了1977年出版的《龙与地下城1版》怪物手册中,白金色龙王被赋予巴哈姆特这个名字,彩色龙后则被赋予提亚马特的名字。

到1980年发行的《龙杂志》第38期,巴哈姆特的形象进一步被完善为铂金色的善良龙王,而提亚马特则变成了有着5个头的邪龙之母。1987年发行的《最终幻想》1代游戏中,就借用了DnD里巴哈姆特的设定,游戏中的巴哈姆特就是一只善良的巨龙,还可以帮助玩家完成转职。

随着不同游戏的世代推移,龙的形象在各个游戏中越来越得到开发和完善,不仅仅是boss、NPC,坐骑、宠物、技能效果等设定也都有大量的巨龙形象在刷着存在感。比如《魔兽世界》中那些不同巨龙形象的坐骑,酷炫霸气的外观,成为众多收集党的最爱;《龙背上的骑兵》系列中那条会喷火的龙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动漫作品中的龙也不少,比如《游戏王》里的几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龙,青眼白龙、红眼黑龙、欧西里斯的天空龙;《驯龙高手》里的无牙仔;《千与千寻》里的小白等等。等等,好像混进去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千与千寻》里的小白跟前面我们提到的巨龙形象好像有点不太一样,从外观来看,似乎更像我们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龙,而不是西方魔幻中“有翼、像爬虫类生物”的巨龙。

这就是西方龙和东方龙的区别了。前面萝卜有提到,dragon这个单词,一般指代的是西方巨龙,而且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多数情况下也用于骂人;而中国龙,在晚清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另一个专属单词——loong。

中国龙的起源目前流传的比较广的是源自闻一多《伏羲考》里的图腾起源说,华夏儿女也自称为龙的传人,中国龙形象在大多数ACG作品中都是以真善美的一面出现,就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小白龙。还有比如《龙珠》里的神龙,《魔兽世界》中的翔龙。恶龙虽然也有,譬如《哪吒》故事里的龙王三太子,但和更多龙在中华文化里的美好象征相比毕竟还是少数。

相关阅读
回顶部